尤溪桂峰村,宛如一片梦中仙境

探访过不少古村古镇,常见的大多是择一处平地而建,而福建省尤溪县的桂峰村则是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形成了层层叠叠的气势,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布局,看上去整个村子的建筑像是连在一起的,颇为壮观,远远望去好似深山里的布达拉宫。这个闽中的小山村,既有江南水乡的古韵,又具繁华商埠的缩影,这里人杰地灵,文化范儿十足,是“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后人聚居的地方。

尤溪桂峰村,位于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东北向,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桂峰村海拔599米,为半高山谷地。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历史上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 2007年6月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10年1月被福建省旅游局授予“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入得村口,最先来到的是石印桥,它始建于明万历32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之所以叫做“石印桥”,是因为桥的下面有一方巨石如印而得名。石印桥可以说是桂峰村最热闹的去处了,这里种有金桂、紫荆等古树,树下是环绕石印桥的各种店铺,有杂货店、酒肆、小吃店等各种作坊。这是因为桂峰村里有曾经是尤溪至福州的一条官道,是尤溪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和艄排工人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地,所以在当时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茶学家蔡襄,其九世之孙蔡长在760多年前来此肇基。南宋中后期,金兵南侵,随着朝廷安顿地方的改变,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随着南移。蔡长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便选择桂峰成为他的落脚之地,初定村名为“岭头”。

至元代初年,桂峰其它族姓或外迁或消失。而蔡氏子孙却繁衍很快,生产力也有所发展。开始大规模开荒造田,建设村庄,铺设石路,广种桂花,遂改村名为“桂岭”。明中叶,蔡姓成为方圆百里内的名门望族。所以,外人开始称桂岭为“蔡岭”或“蔡岭头”,正名为“桂峰”。

蔡氏子孙在这里经过几个世纪的辛勤耕耘、创造文明,使桂峰成为方圆几百里之内的名门望族。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均依山就势分布于村中的三面山坡上。层层迭迭,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真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漫步村中,宛如涉足于一片梦中仙境。来此的人都不禁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尤溪桂峰村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建筑村落之一,现存明清时代古建筑39座,保护面积13公倾,古民居面积2.6万平方米,最早的建于明代后期,大多数为清代建筑。

蔡氏宗祠位于石印桥上游。系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蔡茂相(名云鹤)高中进士后,第三年为首主持兴建的。据桂峰《蔡氏族谱》记载:当时正值盛世,也是蔡氏家族鼎盛时期,“一时拨币兴工,备极辉煌冠冕”。从此,它成为蔡氏族姓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


村中“功名桥”下的“独占鳌头”

山间的溪流在村中流淌,孩童们戏嬉自乐,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依山势而筑的民居


窄小的“美人巷”

楼坪厅大厝位于村部后侧,方向170度,占地面积594.6平方米,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二进制穿斗式木构建筑。是台胞蔡龙豪先生儿时旧居。因地势陡峭,于右侧另搭一楼板为厅,故曰“楼坪厅”,主体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

讲究方圆的门石

少有的明朝建筑

石建街区曲巷通幽:桂峰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路皆石,曲巷通幽。因为桂峰地势崎岖,各座建筑之间的距离相对窄小,故而要用大量的石材构筑护坡。

后门山厝的护坡多达14层、高达余30米,这样就形成了各条曲径通幽的小巷。为便于行走,又在各小巷的路面铺上石板条,形成独特的街区路面。因每座房屋构建工程浩大,新建扩建相当困难,为保留街区的传统风貌,奠定了基础。


后门山大厝当年耗资一万三千两白银,历经十余年所建。整个地基是建在陡峭的山边上,石砌扶坡从山涧底开始砌筑,高达30几米,多达14层。厝子孙中考取举人1名、贡生2名、秀才6名,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

小布达拉宫

蔡氏自蔡长始至今已在桂峰繁衍34代,裔孙开基发展遍及各地,他们承祖训以耕读传家,尤其崇文尚学,历代儒风不衰书斋是桂峰明末清初建筑的一大特色,几乎每座古建筑都有,并在书斋周围配有池塘、花圃等,可见当时当地蔡氏家族对文化的重视。

玉泉书斋是尤溪的三大书斋之一
如今村里还存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玉泉斋”、“泮月斋”和“后门山书斋”等书斋遗址,这都证明了桂峰村祖祖辈辈对对读书教育的重视, 许多专家学者来桂峰参观后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书斋墙上张贴的许多科举捷报,至今仍依稀可见。

三十几座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年代的古建筑中,有一条守则是相同的,那就是突出亦儒亦官亦商的文化品位,对后世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十分巨大。据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3名,中举人12名,贡生41人,太学生29人,秀才412名。这些历史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积淀,也传下了崇文尚学的精神财富。

天然画柱
在桂峰村44号这栋700多年宋末的古建筑中,有一镇宅之宝--天然画柱,房屋内数十根柱子上呈现出天然的精美纹路,构成天然的百景良图,或似江河,或似云彩,或似凤舞,玄幻迷离,妙趣横生。

蔡氏祖庙位于村中心,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建筑面积731平方米,为二进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是蔡氏最早的肇基之地。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水,龙脉雄伟,案堂俊秀,地理先生称之为“飞凤衔书”。原祖庙始建于宋元时期,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六月廿二夜,周围民房失火,殃及祖庙,遂于次年在旧址上重新鼎建,现存建筑基本完整。中轴线上依次为正堂、天井、下堂。正堂为三层建筑,迭梁式与穿斗式混合结构。粗梁大柱,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面阔五间,明间高大宽敞,厅头设有神龛,置历代祖宗之神位,供后裔春秋祭祀。堂上高悬“九峰毓秀”、“进士”、“举人”、“文魁”、“武魁”、“五代同堂”等匾额。

整座建筑四周环有石砌走廊,屋后有五层花台,花台沟边左右各有一口小水井,清泉汩汩,誉为风水的“龙眼”。从建筑的风格来看,祖庙并不豪华,但在蔡氏子孙的眼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桂冠何处有,举目望峰巅。透过祖庙的屋脊远眺村头山峰形似桂冠,又像金元宝。

“桂峰八景”(石笋擎天、金鸡耀日、玉泉涌蜜、丹桂飘香、印桥皓月、酒座清风、双际龙吟、三峡虎啸)清新脱俗,婀娜多姿,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百篇诗词歌赋。

“四寻客栈五步楼,比屋弦声乐悠悠;梦寐以求寄居地,旅客旋步三回头,”是当时桂峰情景的真实写照。这座保存完好的茶楼,如今看来也是蛮潮的。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必看
-
2017中国.阿坝县扎崇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7月11日,随着阵阵礼炮声,阿坝高原已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当天上午,备受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2017中国。阿坝县扎崇文化旅游...
-
苏州平江路:回忆里的缠绵诗意文图:七月娃娃 为一条路倾心而爱上苏州这座城市,这条路便是平江路。我们心里大抵都有一个开店的梦想,这家店有点不食人间...
-
桂林山水甲天下 乾安泥林天下甲南有桂林,北有泥林。泥林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境内,又称狼牙坝。泥林高出湖面50米,南北长15公里,面积为58平方公里,沟壑纵...
-
六尺巷故里桐城都必须准备些啥?才能算是过年桐城 市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古城,六尺巷的故事更增添了这个小城的魅力,多少年来,古城的迎新传统从来没有改变过。 丰糕, 桐...
-
俄罗斯喀山行美女集中地在俄罗斯,有个鞑靼共和国,除了国防以外,几乎所有权利都是独立自主,甚至还保留着总统的称号。鞑靼共和国首府喀山,想必很...
-
【南疆行】大漠深处的刀郎木卡姆一直以来,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认知,仅仅是中学地理课本上的那几行简单的文字。潜意识中那就是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丘,黄沙...
-
曾被国人复制的奥地利天鹅小镇四月的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意外地下起了大雪,从高萨湖出发,一路穿越林海雪原,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上奥地利州群山环绕...
-
甘南藏区:盛夏草原上的“香巴拉”7月17日,一位藏族歌手在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开幕式上为观众演唱歌曲。当日,第十八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在甘肃省甘...
-
【浙江】横店大庙会:人如织,灯似昼,一夜鱼龙舞年纪还小的时候,从一本书上读过一句诗:邻墙旋打娱客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自此就尤为偏爱春节这个节日,偏爱那热闹的爆竹声...
-
【新疆】巴楚:这座丝路古城沉寂了千年,却美得极致第二次的新疆之行距离上一次来新疆已经整整6年了,记挂几年,终于又见面了。这一次我去的地方叫巴楚 ,它在浩瀚的塔克拉玛干...
-
当暴风雨来临时——谨致风雨之中逆行者2020年,这个本该有着双倍浪漫的年份,就在全国人民准备欢天喜地、阖家幸福过大年的时候,却被一个不速之客打破了这份祥...
-
穿越山南,就是亲历一场残酷的审美战争穿越山南,就是亲历一场残酷的审美战争 3600米的海拔,让牦牛咀嚼过的白云 也能成为风景的种子,让山南丰腴得艳美而又旖旎...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