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文化融合的典范“榆林小曲”
文/张娜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榆林小曲”的文章,通过西影导演何志铭关于榆林小曲的文章,我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陕北民歌不同,“榆林小曲”是南北方文化在陕北大地交融的产物。可与陕北民歌相比,知道榆林小曲的人就少了很多,所以想把它的文化精髓与魅力写下来以飨读者。

榆林小曲流传于榆林,乃官署文化产物。榆林在古代属于九边重镇,三秦锁钥。那时,一些南方官员被派往榆林镇守边塞,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久居异地的官员苦于边地枯燥寂寥,独在异乡为异客,佳节思亲之时这些来自江南的异乡客为解乡愁,弹奏吟唱小曲以排解乡愁。当南方的小调长期与北方苍凉的陕北民歌相互补偿、相互融合,两种不同文化逐渐形成新的曲调曲风,既有南曲的委婉柔和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便形成今天的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如今已渐式微,就算是陕北人真正了解它的并不多。在旧时,也只是生活富裕的官宦人家,在红白喜事、办堂会时,会邀请榆林小曲艺人以唱小曲的方式活跃气氛。生活在榆林城中的普通市民,逢年过节时才会唱榆林小曲怡情助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走亲戚家,亲戚带着我们到榆林古城游玩,那时正逢元宵节,举行大型的文艺汇演,那是我首次接触榆林小曲,其中一人站着唱,五人以扬琴为主,再加琵琶、筝、三弦等乐器为伴奏,打击乐用的是一只小磁碟,据说最早就是坐着唱,有时也用二胡伴奏。唱法以“正字、合腔、养喉、纯熟”四要素,采用真假声结合及抑扬顿挫的唱法,就将一场榆林小曲精彩呈现。其腔调婉转动听、合辙押韵,具有阴柔之甜,带有典型的江南小调韵味,不同于陕北民歌的豪放,但唱起来又不失民歌的腔调,便给人一种独特的听觉享受。那时,还不懂这门小曲艺术,只觉得那种区别于日常所见的表演形式,既新颖又特别,像琵琶、筝这些乐器,农村生活的人是没有见过的,而且表演时又是一边唱一边敲着小磁碟,听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不愿离开,直至亲戚家的姐姐拉着才走。

1957年,榆林小曲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和学术价值,赴京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引起轰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现代化的影响下,榆林小曲不再是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活动,榆林小曲的生存状态渐渐艰难,小曲艺人也彷徨歧途,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艺术出现了传承人紧缺、濒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介入下,对榆林小曲的发展窘境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些举措对小曲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后来一些年轻的曲作者,把一些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小曲的唱腔里,形成新的曲调风格。比如我第一次听到《掐蒜薹》这首创新榆林小曲:“奴在呦园子里边就掐蒜地个薹,从墙撂过个戒指来,这事个好奇怪,手扒上园子墙,你就往外边的瞧,瞧见张家的二秀才,你从哪里来……”曲词听来轻盈委婉,使人耳目一新,如沐春风,把从日常生活中男女的思念之情尽显无余,就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置身其中。创新榆林小曲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听起来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气息,有着柔和婉转之美,又不失大气。
榆林小曲演唱的内容一般反映城镇市民生活情趣为主,像《十杯酒》《进兰房》《九连环》这样的作品主要是表现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离愁别怨、爱恨情仇,还有少部分的作品则反映出茶肆酒楼、货郎挑夫的生活。榆林小曲代表作反映爱情的《九连环》中唱到:“哥哥(的个哟噢哎),住城(那个)莫住(的个)关,莫(呀)莫住关,虽然家乡离不远,关上个城门来,难(咿哟儿)难(咿哟儿)难(呀就)难相见,(来呀是个咿得儿约哎,得儿约)。”这样经久传唱的反映恋人题材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榆林小曲研究会顾问的何志铭讲,想让其有出路,能够传承下去,既要坚持传统,又离不开创新,要学会用两条腿走路。近年来,在榆林小曲研究会的努力下,一些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纷纷加入,对榆林小曲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发现、整理创新。他说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拍成短片或纪录片,让其永久保留下来。也让榆林小曲的艺人们多参加大型文艺活动,走进民生,走进学校,让榆林小曲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也让榆林小曲成为学生们课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提高小曲艺人们的收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文艺性、保护性和传承性,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其扩大它的影响力和文艺价值。

榆阳区文工团李静林创新制作的大型音乐剧《我的榆林小曲》,用庞大的演出阵容还原历史人物、情景再现,用独特的唱腔、优美的伴奏与精彩的表演方式为观众展现出榆林小曲的发展历程,都是比较典型创新成功的作品,所以只有创新才能发扬光大,让大众认同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有更多的出路。
榆林小曲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魅力,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榆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靓丽名片。它虽然属于宫廷产物,却早已流传于民间,雅俗共赏、喜闻乐见,能够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相信在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会使“榆林小曲”这个民族文化瑰宝、南北文化融合的典范“活起来、动起来,凭借它的独特魅力走出去,向世人展现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阅读:0
分享:
上一篇:耿志杰:用真情谱写乐章
必看
-
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在西安开班12月19日,由省委文明办主办,省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的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在西安召开。
-
南国边陲 锦绣靖西靖西位于中越边境,素有小桂林之称,这里秀峰延绵、河川纵横,风景异常优美,却有一种养在深闺的味道,这里的游人并不多,好...
-
安康雷河社区新民风诠释品质生活内涵陕西安康市汉滨区恒口镇雷河社区全力打造新环境、新服务、新产业、新民风、新生活的“五新”社区,使传统农村变身为现代社区...
-
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王玉成王玉成 男 1973年出生于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从小酷爱陕北民歌,曾获延长石油杯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三等奖、延安市陕北民间...
-
除了美食与海滩,广东人偏爱海南旅游的真相是...要问广东人最爱去哪儿旅游? 海南绝对是名列前茅! 大家都喜欢海南的美食特产,美味多彩,一试难忘; 大家也喜欢海南的碧海...
-
今年首趟“京和号”旅游专列下月开行5月26日,北京对口支援合作办、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北京市旅游委和北京铁路局共同在京召开了感受丝路文化助力一带一路为主...
-
“不忘初心 心怀梦想”——记“最美巾帼志愿者”马盼上榜“陕西马盼,女,生于1984年,延安市宝塔区甘谷驿镇东镇村人,毕业于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系陕西宾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
-
隐匿于池州大山谷里的逆天美景春日来池州,不单是为了观景、登山,更是冲着春日里洒满角角落落的花。当你们都蜂拥至徽州时,而我却想告诉你在这大山谷里,...
-
15张图让你爱上皇家范儿十足的颐和园昨晚 发了一组尽显 颐和园 皇家范儿的桃花盛开图,没想到大家这么喜欢。吓得我赶紧又把刚拍的照片好好整理了一下,又精挑细...
-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绘制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蓝图雨崩村 记者从德钦县旅游局获悉,德钦县结合旅游新形势新要求,制订未来五年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蓝图,统筹考虑城市特色...
-
筑梦乡村教育,温暖桃李花开——广济初中举行李领旗老师事迹学习11月9日早上,广济初中举行李领旗老师事迹学习暨表彰会,全体师生参加。
-
神山冈仁波齐峰[西藏阿里]
标签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