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书愤》七言律诗里的绝句。

大散关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大散关又称散关,是中国古代关中四关之一,大散关设与西汉时期,在明末时期被废止,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遗址

大散关名字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是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二是因散谷水而得名;三是因是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画像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46岁入蜀,先后在王炎、范成大幕府中任职。光宗时官至吏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故乡。

陆游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陆游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人。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是古代关中通住西南唯一要塞

大散关是古代关中通住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争夺散关之战有70多次。

从刘邦项羽的两雄相争到诸葛亮的北伐失利,从奸雄曹操的南征张鲁再到南宋军民的抗拒金兵,历朝历代在这里都曾上演过一幕幕的悲壮战歌,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有老马失蹄扼腕叹息……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

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都写下了关于大散关的诗。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铁马秋风大散关

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书愤》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

《书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这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诗词里的宝鸡——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

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