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古树与名人:周公庙古柏的诉说

陕西宝鸡岐山县周公庙

  对于周公庙,我是很钟情的。记得2007年来宝鸡后,特意前往岐山县探访。

  回来后,品读着韩愈、苏轼、康海等许多文人墨客来周公庙和凤凰山游览抒怀留下的多首诗文,读懂了古人对周公的敬畏,我每年都抽时间去一次周公庙,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思想上的升华。

  周公在华夏可谓是家喻户晓,周公制礼名气天下,流传至今的《周易》,就是周公著。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他生于岐邑(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死于丰都(今西安市西),曾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周王朝的开国勋臣。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少不更事,由周公摄政。在此期间,周公率军东征,平定了管蔡之乱,稳定了周初政局。同时,他还制订礼乐,建立朝纲制度,为巩固新兴的周王朝作出了卓越贡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直为人们所乐道,周公不愧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庙内周公雕像

  唐初武德年间,高祖李渊为了缅怀周公的勤政德贤,下诏在古卷阿为周公建祠立庙,始称周公祠。唐以后,渐增其治,并以姜太公、召公、姜螈、后稷等先周历史人物的大殿点缀其间,并辅之亭、台、楼、阁等建筑多处。

  每次来周公庙景区,除了游览古迹,感受周公的精神世界外,最让我青睐的是在风雨中傲然挺立千余载的繁多古树。我在景区行走,虽不见曾在史料中出现的秦楸、汉槐,但现存七株古树却个个都有着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见证了诸多历史事件和世事变迁。让人在感悟古树强大生命力的同时,也生出一些美丽的幻想。

  周公庙前景区两侧有两棵唐柏,已在这风雨中守候1200年。如今树高一棵14米,另一棵15米,胸围均有260厘米,宽大的冠帽也有8米。

  古树因苍劲、挺拔、古朴而在这夏日的阳光下格外引游人们的注目。有人看古树的说明牌,有人兴奋的在树下留影,有人用手机拍小视频,并通过微信与朋友共享。

  这两棵唐柏因何而植,何人所载已无从考证,但有关此树的故事确有史为证。

周公庙前两侧的两棵唐柏

  据史书记载,唐僖宗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即黄巢“大齐”政权金统二年,黄巢遣平唐大将军尚让等精兵5万,从长安出发西攻凤翔,凤翔节度史郑畋在危急关头,遣司马唐宏夫将重兵隐藏于周公庙,当尚让兵近龙尾坡,唐宏夫在率伏兵出击前,斩庙前一古柏以“誓军”,这次战役因尚让轻敌而败,被“斩首二万余级,伏尸数十里。”

  斩柏“誓军”,此柏枯立数百年,据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扶风知县杨瞻《谒周公庙碑记》载:“台西一柏,父老谓黄巢之乱,屯后于庙,斩此以誓军令,斧痕犹在,半身已枯,而枝叶复荣。”,此柏今为“周邸八景”之一即枯柏复生。

庙内古树参天

  古“古卷八景”诗曰:生机不死总由天,一脉根蟠润德泉,古柏已枯还增茂,独留瑞物万斯年,

  除了大门前的二株唐柏外,周公庙内另有北宋古槐树2株,明龙爪槐1侏,清代枸桔1株、侧柏1侏。他们的故事不多,但也曾经拥有过。

  站在周公庙前的两棵古柏树下,我感受到的是半枯半荣顽强不息,尽显历史沧桑和古风古韵的别具情趣。思考的是,此树与所有的古树一样,在给人们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心灵震撼和独特的美学感受外,再融入人文背景,则更能引发人们的情思和遐想……

庙内古树

  啊,岁月的年轮无情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辗过,不老的是山河和正能量,不是么?千年来,屹立于周公庙的两棵古柏一直在向前来祭拜和旅游的人们诉说着西周开国元勋周公旦的丰功伟绩!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必看

景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