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天工 钟毓一处

  “举世无双一座城”,历史绵长的南京城里藏着道不尽的兴衰往事和爱恨情仇。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到三国鼎力的孙权时代,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到明初建都的帝国更替,南京条约的民族苦痛到奋起抗争的风云变幻,都可见这座古老城池的身影。
  “风雨沧桑六百载”的明城墙见证了都城的兴衰,巍峨的钟山静观风雨苍黄,秦淮河畔悠扬婉转的《秦淮曲》诉说着文人骚客与佳人的风雅与情愁。
  它曾毁于战火,却又浴火重生。
  现如今,长江大桥的宏伟,夫子庙的喧嚣,中山陵的庄重,总统府的恢宏,颐和路的静谧,先锋书店的文艺……勾勒出碎片化的多样南京,而遮天蔽日的高大梧桐,串联起这座城市骨子里优雅与文艺的灵魂。
  文:多虔
  一到秋天,便想起南京,这里的秋短暂而绚丽,是一场值得翘首期盼的等待。
  秋日里的南京是绚烂斑斓的,金黄的银杏,雪白的芦花,醉人的桂花香和踩上去嘎吱作响的梧桐叶交织成画,漫步于如此色韵里,仿佛置身后印象主义油画之中。
  三种天工,钟毓一处
  孙中山曾盛赞南京“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这也被视为这座六朝古都民国范的源头。
  文艺的南京城,也自有其疏朗开阔的一面。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位于南京市东北部的钟山,因山顶常有紫云萦绕,又名紫金山,它屹立于扬子江畔,山、水、城、林浑然一体,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被赞誉为“钟山龙蟠”。
  自六朝到近现代,钟山均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钟山霞雾环绕,历经千年而郁郁葱葱,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国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融合于一山之中,多少文人雅士曾悠游钟山留下诗文篇章。

  以中山陵园为中心,明孝陵和灵谷寺为依托,明孝陵景区、中山陵景区、灵谷景区、头陀岭景区和其他景点五大部分组成了如今的钟山风景名胜区。每到秋季,这里便成了南京最耀眼的金秋画卷之一。
  位于明孝陵的石像路被称为“南京秋天最美的600米”,一路上,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6种动物的石像或立或脆立于路两侧,这里也是明孝陵的神道。
  银杏的金色,桦树的红色,梧桐的棕黄色,圆柏的翠绿色在这条小径上尽情挥洒,让这肃穆的神道平添了妩媚。
  明孝陵神道的六种石兽中,象重达80吨,为其中之最。据说,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只能在路面上洒水成冰,然后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方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原来的明代孝陵殿毁于战火,仅存高3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和台基上的大型柱础64个,如今还能看到台基四角的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三道踏垛,尚存六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而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正如这片土地,在六百多年里,见证着历史的烽烟。如今,从断壁残垣的享殿留存的精致石雕中,依然能窥见昔日建筑之宏大。

  俗语说:“春牛首、秋栖霞”,每到秋天,栖霞山上便都是前来赏红叶的人群。
  栖霞山山深林茂、泉清石峻,又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构舍利塔,自然和人文景观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西侧被称为枫岭,那里有成片的枫树,每到深秋红叶如火,甚为壮观。
  而东峰的太虚亭,被认为是栖霞山观赏红叶最佳处,去亭中小坐片刻,倚栏观如霞如锦的红叶奇景,别有一番情趣。
  若想远离人群,觅一处小众的赏秋之地,可以去被称为“南京九寨沟”的止马岭。止马岭又名芝麻岭,位于苏皖交界处,可谓是一片处女地。那里有茂密山林肆意生长,也有飞禽走兽奔走,因没有项目开发而别有一番原始之美。
  麻栎、黄栋、水杉等140余种植被生长于此,为秋日奠定斑斓的色调。鸭子、白鹭、狐狸、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于此,为这片画卷增添生气。如今,这里也成为资深旅行摄影师钟爱的摄影圣地。
  在南京的秋色里席地而坐,闭上眼,倾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古韵南京,这才是秋天最舒服的旅行方式。

原创文章,作者:陕西旅游网。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点这里。

南京

阅读:0

必看

景点

标签